葛祥,注冊一級建造師、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2014年入職漢陽市政致遠建設,現任宜昌項目部安全員。入職以來,他先后參與了鳳凰湖公園、四新中路、會展北路、陽夏路天橋、宜昌市巴山金谷等項目建設,并獲評“全國優秀農民工”、漢陽市政“勞動標兵”。
學習: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知短方以練長,道阻行而不輟。2014年畢業后,葛祥來到漢陽市政。剛進公司的他深感自己專業知識不足,施工技能不硬,學習,成為最迫切的事情。他以考取國家二級建造師為目標,啃書本、讀圖紙,抓住一切休息時間努力鉆研,不懂就問。然而,他的學習之路一開始并不順利,第一年考試沒能通過,他虛心向領導同事請教,得到“書要看到位”的建議,所謂“到位”,是指將書本知識與現場操作相結合,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于是,他將學習時間更多花在工地上,沒有研究吃透每一道工序就不肯離開,后來“考試的很多題目比如閉水試驗、橋梁頂推,都是我在現場做過的”,成績自然沒有讓他失望。
談到當年的考證經歷,葛祥依舊對當時的領導同事充滿感激,“我像是在公司長大的,能從一張白紙成長到今天,離不開身邊優秀人才的指點。”那時候每天下班之后與同事的交流討論成為他最喜歡的事情,他們會分享學習方法、工作心得乃至人生感悟,部門學習氛圍濃厚,對此葛祥受益良多。“除了施工方面的技術工法,我喜歡讀史書,向歷史人物學習的習慣也是受同事的影響才養成的”。不僅如此,他還向工地上的工人師傅請教。他至今仍記得2016年在四新中路項目上遇到的鋼筋工老王,“這個人和其他人不一樣,下班后別的工人在打牌,他在自學CAD制圖。”其實老王的手藝很好,對鋼筋怎樣布置能既美觀又扎實,如何節約鋼筋成本一類的問題門清,但他從不自滿,常常在辦公室轉悠,看看有什么新鮮的技術可以學習。
這種對知識始終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鉆研精神的工作態度讓葛祥印象深刻,他也開始在自己的工作中認真踐行這一點,入職第二年就獲得漢陽市政“安全管理先進個人”。同時,他努力補足學歷短板,通過自學獲得了西南交通大學的本科學歷。在之后的工作中,他又考取全國注冊一級建造師、注冊安全師執業證件,并根據現場管理經驗進行總結提煉,形成論文,榮獲漢陽市政論文二等獎。
責任: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
如果說平日里的葛祥是謙和有禮、平易近人的,那么工作中的他便會展現出身為安全員的強硬嚴苛、雷厲風行。當被問到如何做好項目現場的安全管理時,他語氣鄭重:“安全問題沒有商量余地,要從人人戴好安全帽抓起,嚴格執行標準,事事落實到人,杜絕懶散風氣。”所謂“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在葛祥眼中,安全便是項目施工的根本保障,這一點必須在開工前和所有人明確。
2021年,在會展北路工程施工中,為減少給附近居民生活帶來的不便,葛祥每天清晨六點前做完班前教育,之后就立刻開始巡視現場,遇到車輛擁堵及時進行疏導;每晚下班后也堅持在工地巡視一圈,確保無隱患問題后,才徹底結束一天的工作,如此一直堅持到項目完工。汗水不負有心人,會展北路被評為“武漢市安全文明示范項目”。
2022年,公司新開宜昌市巴山金谷項目,需要駐外人員,葛祥毫不猶豫服從安排,駐守在宜昌項目一線。這個項目在建設之初,就堅定要發揚漢陽市政“招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鐵軍精神,把工程做細、做精,不斷優化管理思路和措施,嚴把質量安全關。項目部全體成員思想高度統一,加快學習當地相關文件和施工標準規范,嚴格落實各項文明施工要求。一是嚴格落實自檢程序,確保每道工序符合標準;二是加強現場人員值守,嚴格落實精細化施工;三是提高站位,全面統籌質量、安全、成本、進度管理;四是發揚務實精神,不折不扣落實安全文明標準。
在他和項目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該項目獲評宜昌市文明施工管理“紅榜”、宜昌市建設工程AAA級安全文明標準化工地,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外部形象和口碑。
擔當:安危不貳其志,險易不革其心
2020年春節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荊楚大地蔓延。已回到老家過年的葛祥,在接到單位要搶建火神山醫院的消息后,沒有絲毫猶豫,立刻趕往火神山。從家中動身起,葛祥就一刻不停開始聯系場平機械,“當時還不知道施工現場是什么樣,一路上都在思考可能需要什么機械,盡量提前安排,到場之后第一時間勘察現場情況。”凌晨1點,葛祥趕到火神山醫院,凌晨3點,機械全部到場。2.5萬平方米的場地,他和工友們咬牙堅持,輪流換班休息,實在困得熬不住,就披件軍大衣,隨便找個地方坐著瞇2個小時。做場平工作時,為了盡快清理場地,他和大家連續奮戰24小時,最后硬將原本5天的工期縮短到4天。
十天之后,火神山醫院順利交付,武漢各大方艙醫院開始陸續搶建。他又主動請戰加入方艙醫院物資籌備小組。當時武漢封城,物資采購困難重重,為了尋找施工材料,他根據供貨商清單一家一家打電話,第一時間調度車輛,常常一整天都在路上來回奔波,有時找到一個小面包就是一餐飯。在建設漢陽國博方艙醫院時,需要一種特定型號的釘子,好不容易打聽到一家有貨,但店主在老家過不來,顧不上已經晚上11點了,葛祥連夜趕路,終于在凌晨把店主接到武漢拿到了材料。
方艙醫院收治患者后,葛祥又承擔起病區的水電維修工作,水管堵漏、衛生間疏通、插座通電,多次出入病區,而他也成為醫護病患口中親切的“葛師傅”,是最后一批撤出方艙醫院的人。因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現突出,他也獲評“全國優秀農民工”榮譽稱號。當被問到是什么讓他在疫情中主動請纓,并堅守到最后的時候,葛祥坦言特殊時期沒有考慮自己,“醫院建設一刻都不能耽誤,晚建成一天就有更多患者得不到及時收治,所以我們每天都心急如焚。當時什么都來不及想,只覺得我必須為家國擔起這份責,打贏這場仗。”
入職多年來,葛祥身上一直有一種“自討苦吃”的精神,他敢于挑急難險重的擔子,敢于到工作辛苦、環境復雜的崗位鍛煉,在一次次磨礪中練就擔當的寬肩膀、成事的真本領。未來,他將繼續秉持迎難而上、挺膺擔當的精神,在武漢這片熱土上貢獻自己的力量。